新化舊名「大目降」,在早期為西拉雅族的群居地,在西拉雅語中Tavokan意「山林之地」。而隨著漢人勢力的進入,西拉雅族人乃逐漸的往東邊較貧瘠的山區遷徙,分布範圍從新化口埤、九層嶺,到左鎮澄山、岡林,甚至遠到高雄縣內門都可見其蹤跡;口埤、九層嶺部落,分屬於新化區知義里、礁坑里和大坑里之交界處。
口埤聚落的概略範圍約為口碑國小與口埤長老教會一帶,「埤」意旨天然蓄水池,古人用來灌溉。由168號道路轉入大坑尾的方向約1.5公里處,為虎頭埤南端的出入口,也是虎頭埤上游集水區的位置,而「口埤」之名主要源自早期遍佈池塘的鄉村樣貌。昔日有天然的兩處水池,分為「內口埤」(慈善寺一帶)、西邊一百公尺處有「外口埤」,虎頭埤水庫擴建後水位上升成為今貌。
而九層嶺聚落平地較少,位處層層山巒間,故名「九層嶺」,並非誤傳的有九座山嶺,而是指有很多山嶺之意;然四周皆山的不利條件,限制了當地的農業發展,唯有竹子能適應期陡峭地形和貧瘠的土壤,所以竹子在過去西拉雅民族的生活中,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,同時在四五零年代,來自山區新鮮的竹筍更是當地主要的經濟收入。
口埤及九層嶺一帶部落姓氏以萬(Talavan)、羅、穆(Domok)、佟、顏(Gana)、標(Tapio)、李(Tavali)、葛、哀等姓氏為主,相傳過去平埔族取名以族語發音的尾音為主。關於姓氏的緣由有一則有趣的傳說,相傳過去族人對於袁世凱將軍相當崇拜,因此登記姓氏時想與他同姓,但因識字不多,填寫姓氏時將「袁」筆誤寫成「哀」,成為西拉雅族特殊的姓氏。